信息時報訊(記者 黃艷 通訊員 甄曉洲 周晉安)大腦血管如果被血栓堵塞,回流不暢,生命就會亮起紅燈。家住廣州從化的王女士剛剛產下一個小寶寶后,突然發生抽搐,不省人事,幾經輾轉來到中山三院,確診為顱內靜脈竇血栓。該院腦血管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立即組織腦血管外科團隊,對患者進行血管內靜脈竇取栓治療,將堵塞的血管徹底打通,患者最終轉危為安。
23歲的王女士不久前剛產下小寶寶,在生育2周后出現間斷頭痛。家人以為她是“感冒”了,但王女士吃了“感冒藥”后,頭痛不但沒有減輕,反而越來越重,并開始出現意識不清等癥狀。眼看患者病情越來越重,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附近醫院就診。在當地醫院做了頭顱CT后,醫生認為靜脈竇血栓形成可能性大。
考慮患者病情危重,又是一名初產婦,治療風險很大,當地醫院緊急聯系汪求精教授進行會診指導。汪求精詢問病情后,告知就診醫院醫務人員:患者考慮為顱內靜脈竇血栓,隨時可能出現腦疝,需連夜轉入中山三院治療。
王女士到達中山三院后,腦血管外科團隊馬上為她完善術前準備,緊急行全腦血管造影,結果顯示患者顱內靜脈竇廣泛血栓形成。隨后,汪求精向患者家屬詳細說明該手術的必要性,在得到家屬支持后,腦血管外科團隊馬上為患者安排靜脈竇血栓取栓術。手術中,汪求精采用靜脈入路,憑借數十年的介入手術經驗小心探索,一邊“疏通”,一邊不斷切換正位及側位造影,避免造成其他損傷。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,在多次支架取栓、導管抽吸后,患者靜脈竇順利再通。
術后,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護理,王女士的頭痛消失,意識轉清,精神明顯好轉,癲癇也未再發作,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、逐步恢復健康。
醫生提醒:圍產期女性尤其高發
汪求精教授介紹,顱內靜脈竇血栓病因復雜,多種因素均可誘發,發病率約為3~4/100萬。好發于青壯年及兒童,尤其是20~40歲育齡女性及新生兒更為多見,男女比例達到1:1.5~5,口服避孕藥及圍產期的女性尤其高發,占到所有靜脈竇血栓患者的5%~20%。
汪求精提醒,若在“坐月子”期間持續發生劇烈頭痛,一定要考慮腦靜脈血栓的可能性,應到醫院進行腦血管的磁共振或CT等專項檢查。在預防方面,汪求精教授介紹,孕產后的女性要注意適當飲水,適度運動。